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质量开展轻工行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8月12日- 13日,2025 年全国轻工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工作会议在青岛隆重召开,同期举办督导员、考评员培训。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一级巡视员王双清,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纪委书记陶小年、副会长刘江毅、秘书长郭永新,山东省轻工集体企业联社主任赵德利等领导出席会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郭强、桑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一君、孙云毅,国家级大国工匠干文华等也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越申代表协会参会,体现了协会对此次会议的高度重视。
会议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中心主任杨曙光主持。张崇和会长在讲话中指出,五年前,经国家人社部批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成为首批第三方职业技能认定机构,全力推进轻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深入开展轻工行业职业能力自主评价。五年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带领轻工行业协会,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将人才培养作为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八大举措之一,五年前提出的 “做大、做强、做优、做响” 目标,正在逐步由愿景变为现实,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取得了显著新成效。
在创新思路,打造特色评价方面,五年来共开展职业能力评价近 18 万人次,形成了具有 “轻工特色” 的评价模式。职教融合思路成效显著,大中专院校参评比例超过 60%,使得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对接更为紧密。赛评结合思路成果丰硕,通过技能大赛直接评价发证近 4000 人次,实现了 “以赛促评、以评强赛” 的良性循环。品牌建设思路特色鲜明,轻工各协会依托行业特色,与特有产业工种适配,与特色名企合作,与细分工种结合,开展沉浸式教学、拓展式培训及特色式专业性考评,为行业培养了大量具有轻工特色的专业人才。服务社会思路也初步显现,多家评价总站基地举办轻工评价推介会,宣传规范权威评价,承接服刑人员技能提升项目,开展退伍军人技能培训,广泛促进社会就业。
在优化布局,完善评价体系方面,五年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不断加强分支机构建设,面向社会择优培育建立评价总站和直属基地,坚持试运行模式与退出机制,分三批取消不合格资质评价单位25家。目前,规范运行的总站有40家,直属基地110家。同时,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分3批培训督导员1040名,分6批次培训考评员4468名,坚持考评员、督导员持证上岗以及抽选回避制度,确保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在评价机制建设上,推行 “一试双证”,根据职业特点,采用笔试、实操、业绩评审等多种方式开展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公信力。
在与时偕行,拓展评价职业方面,五年来,自主评价职业由原来的151个拓展到264个。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新技艺、新制作等新兴领域纳入评价体系,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大数据模型开发等高关注高科技领域也纳入评价试点。轻工职业能力评价专家库由600余人增加到5440人,为试卷开发、考评管理、工种遴选、规范评价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在规范权威,筑牢评价基础方面,标准规范编制成果斐然。五年来,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人社部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指导下,承担国家职业标准制修订76项,自主制定职业能力评价规范30项,召开评价标准规范制修订会议100余次,组织专家研发试题1000余套,单独建立评价档案室,共建档案5000册,存档21万份。轻工评价过程有章可依,评价结果科学权威,全程可追溯可倒查。
张崇和会长强调,轻工职业能力评价要始终坚持特色规范,努力做到权威有效,让轻工技能证书真正成为就业促进证、通行证。他对做好轻工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工作提出五点意见:
一是立足轻工特色,深入开展行业特有工种能力评价。轻工行业广泛,职业众多,陶瓷、焙烤、眼镜、家具等行业拥有144个传统特有工种。国家职业能力评价改革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已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2年,累计鉴定特有职业50余万人。改革后的五年来,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完整、考评严谨、公正权威,其证书成为在校师生和社会从业者的优先选择。评价中心和总站基地要持续深入开展轻工特有工种职业能力评价,做强优势,做大规模。要根据各工种发展趋势,研究岗位特点,把握技能要求,优化培训内容,更新培训教材,强化题库建设,培训评价出轻工各行业与时俱进的优秀人才。要通过特有工种的职业能力评价,培育一批轻工传统行业的能工巧匠,为轻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服务学生就业,大力开展院校师生职业能力评价。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大力开展在校生职业能力评价,对于促进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积极服务国家就业大局,大力推动在校生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2024 年,评价在校生 3 万人,占评价总数的 60%。今年上半年,评价在校生超过 2.5 万人,占评价总数的 80%。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河南轻工职业学院、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学院 4 家院校基地年评价量均超千人。评价中心和总站基地要加强与相关院校合作,用好校内培训考试资源,推动教学过程与职业培训贯通,促进学生考试与职业评价融合。要积极开展校园职业能力评价宣传,营造技能成才氛围,引导学生提升职业能力。要通过院校评价,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实现轻工高质量充分就业做出积极贡献。
三是助力产业升级,有效开展高级别职业能力评价。近年来,党中央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当前,轻工业重点领域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提出迫切需求。开展高级别职业能力培训评价,是打造轻工业高技能人才队伍、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2024 年,轻工评价高技能人才 5000 余人,占评价总数的 10%。这些评价主要集中在烘焙、酒业、陶瓷、珠宝等食品和工艺美术行业。评价中心和总站基地要围绕产业升级的关键岗位,开展针对性的高级别职业能力培训和评价。要对标产业升级需要,动态完善高级别职业能力评价方案,有效提升评价的引领性和公信力。要创新评价方式,引入模拟生产、业绩评审、技术答辩等多种形式,全面考察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要通过高级别职业能力评价,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高超技艺和创新能力的轻工领军人才,为轻工业升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布局新兴职业,积极开展数字工种职业能力评价。当前,数字技术推动轻工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深刻变革。开展数字职业能力评价,是适应轻工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培育数字化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前瞻布局,在轻工领域开展了互联网营销师、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虚拟现实产品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数字化职业能力评价,培训评价新型数字人才 2000余人。评价中心和总站基地要密切跟踪轻工行业数字化发展动态,把握职业岗位趋势,开展新兴领域数字职业评价。要加强数字化评价师资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制定评价规范,开发培训方案,为数字评价提供专业支撑。要通过数字职业能力评价,培养一批适应轻工行业数字化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推动轻工行业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实现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五是强化基础建设,全面做优轻工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坚实深厚的基础是做优职业能力评价的根本保证。评价中心和总站基地要强化职业开发,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开发新职业、新工种。“十五五” 期间,拟申报创建新职业 20 个,让评价的职业工种及时满足行业发展需要。要强化标准建设,“十五五” 期间,拟申报国家职业标准 50 个,建立标准专业队伍 1000 人,建立标准专家库 500 人,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评价。要强化基地建设,完善评价流程,加强考评力量,严格按照要求配备考评员、督导员,认真开展考评工作,确保基地评价质量。要强化监督检查,发挥审查员作用,对考评申报资料严格审查,提高抽查比例,明确审查责任,确保评价结果规范。要强化档案管理,严格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确保档案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开发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数字化,提高档案管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大会对在轻工职业能力评价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荣获“2024 年度轻工职业能力评价千人卓越单位”“轻工业国家职业标准、评价规范工作优秀组织单位”称号;中陶协培训部副主任肖艳娜荣获“2024 年度轻工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先进个人”称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瓷砖粘贴技术专业委员会胡雪艳、轻工业人才交流中心无锡分中心吕海涛荣获优秀督导员;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王耀婷、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范俊强荣获优秀考评员。在全国轻工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工作优秀个人方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陆小荣教授,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杨德林会长获得荣誉;在全国轻工行业评价规范工作优秀个人方面,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瓷砖粘贴技术专业委员会胡雪艳、东方雨虹民用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高占强获此称号。
会议同期举办了第四期轻工职业能力评价工作督导员培训和第七期考评员培训,参加培训的学员考试合格后将取得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督导员、考评员证卡。此次会议为轻工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积极落实各项工作要求,为推动陶瓷行业乃至轻工行业的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能力评价工作做出更大贡献。